10.3969/j.issn.1672-0962.2007.04.014
从符号美学看语义冗余和等效原则的悖论
本文对信息论中的语义冗余概念提出质疑,认为:平衡语言顺序和事件的非语言顺序的翻译法不具有普适性;"音译加类词"不构成严格意义上的翻译;尤其重要的是,文学翻译中隐含信息的显化,会封闭译文意义的潜势系统,造成审美构成和信息的减损,使译文读者不能产生类似于原文读者的审美感受,由此导致译文与原文之间的不等效.由于奈达对"等效"界定不清,出现语义冗余与等效原则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相违背的情况.研究表明:奈达的错误在于注重符号的交际功能忽视符号的美学功能,强化解码的结果淡化编码的过程,显化语言的理解漠视语言机制本身.基于此,本文在符号美学的基础上对信息论作出补充,提出等效是分层级的,随文本类型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文本类型实现不同的效果,语义冗余度的高低也不同.
信息论、符号美学、层级性
18
H0-05
2007-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