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以清末民初的诗学与诗为中心
由宋至清,“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的提法频频出现,且人言言殊,前人对它们的解说也往往囿于单个论者的观点,繁琐而欠清晰.本文将“学人之诗”的文论话语贯穿来看,发现它们主要是从表现对象、艺术特征、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来界定的,而其中又尤以第三义“根源于雅颂传统的儒家君子之道”最具有诗学的普遍价值.这一义在清末民初经陈衍的推崇而影响益大,与沈曾植的“雅人深致”说相得益彰.追根溯因,陈衍在后期尤其推崇“学人之诗”的第三义,既是对于当时诗坛空疏浅薄的竟陵流弊的一种疗救,更是对于在西学冲击下经学衰落的文化大环境的一种回应,这更能加深我们对“学人之诗”价值的时代性的理解.清末民初的许多诗人,他们的创作亦能与当时的诗学理论相互印证,将“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一,方为“真诗人境界”.
学人之诗、陈衍、经学
I20;I22
2018-0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1页
272-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