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之无甚高论:儒家对文学的思考重心与特点
"卑之无甚高论"是汉代皇帝议论政治的时候提出的主张,其中的"卑之"与"无甚高论"原来并不连读,其出处在《汉书·张释之传》中:"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无甚高论,令今可行也.'"唐代颜师古解释汉文帝的这段话说:"令其议论依附时事也",既然是汉文帝出此言语,那么当然可以看成是汉文帝的政治个性与风格,但是又不能看成个别的政治风格,政治当然有"为万世开太平"这一面的追求,但是对为政者而言,讲求实效或者时效以应对当代的事务确乎又是其重心,汉文帝所说的"令今可行也"就是这个意思,颜师古所谓"令其议论依附时事也"也同样是这个意思,故而可以说"卑之无甚高论"大约是政治当代实践的普遍性格.而中国的政治又与文化密切关联,政治实践既如此追求,故而在文化上也不得不显示出同样的"卑之无甚高论"的特点,孔子说:"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②
儒家、文学、政治实践、汉文帝、颜师古、个性与风格、政治风格、文化、讲求实效、为政者、孔子说、开太平、重心、中国、性格、显示、事务、时效、解释、皇帝
K82;K23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文论现代研究史"11YJA751051;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skjp201101
2014-08-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5页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