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而后工”三十年研究述评
“穷而后工”是中国文学家于创作倾注了生命体验后而发自心底的感叹,是中国古典诗学的一种文学主张,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最早明确提出“穷而后工”的是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此说在宋代以及之后的文坛引起了众多文人的共鸣,然而对穷而后工问题的讨论并未得到太多的关注.
中国、文学批评史、文学主张、生命体验、穷人、古典诗学、文学家、诗集序、欧阳修、文坛、文人、宋代、诗人、倾注、鸟兽、命题、寡妇、创作、传诗
I20;I10
2014-08-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354-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