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三百首》沉寂原因探论
一 昌炽与冷落:唐、宋诗三百首之比较
清代是诗歌选本的黄金期,数量繁多,“或以时代,或以体制,或以事类,或以派别,或以人,或以地,也有兼用两种标准的”①.选本虽是择录前人或时贤之作,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选本则是编者述一己之见,发一家之言的有力工具,又企图调和众多读者的品味,得到接受群体的认可,以求青史留名.接受群体范围的广狭,直接反映着编者的水平,也影响到选本流传能否久远.在这里,我们专门来谈谈为广大中下层文人编选的童蒙诗选.直至今天,人们谈及童蒙诗选,最为耳熟能详的非《唐诗三百首》莫属.相比《唐诗三百首》而言,大概知道《宋诗三百首》的人恐怕就不是很多了.为何会导致这样的现象?是宋诗不如唐诗吗?显然不是.更何况《宋诗三百首》是诞生在宋诗地位日渐提升,甚至几欲超越唐诗的道光年间.因此,探讨其“沉寂”原因大有必要.
唐诗三百首、接受群体、下层文人、道光年间、黄金期、体制、提升、时代、诗歌、清代、派别、工具、读者、地位、标准
I20;H31
2014-08-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0页
32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