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视角下教师同情心践履的研究
有同情心的教师是培养学生同情心的关键因素.教师同情心的践履不是一味地表达和展示自己的同情,一个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师,会在真正共情和理解的基础上,把自己对孩子的同情心用巧妙的策略化在具体的行为中.本文以一位数学教师十几年如何对待学困生为个案,揭示了该教师在同情心践履中,无不渗透着绵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恕之道”、“絜矩之道”等以求“和”的观念,体现其“用心灵关注心灵”的理念.研究发现:“忠”“恕”之道才能使教师及时回应学生的呼唤与达成对学生的真正的关心,教师同情心践履通过“中庸之道”走出各种两难困境.同时,其同情能力和同情心是在文化与制度环境的塑造和与之抗衡之中得以生长,此过程中还蕴含了教师本人的学科理念及本人深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同情心、践履、“忠”“恕”之道、社会文化视角
27
C40-055(教育组织、学校)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2015SB113;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AIA11155
2015-07-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71-7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