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6-4427.2020.04.012
椰子织蛾生物学特性观察和防治
椰子织蛾(Opisina arenosella)是棕榈植物重要食叶害虫,在湛江一年发生4~5代、以4代为主,世代重叠,以高龄幼虫越冬.每年7—8月份林间种群数量最大,8—9月份危害严重,幼虫主要在植物中层和下层老叶叶片背面皱褶处危害,形成不规则蛀道.蛀道长60~150 mm,蛀道内粪便与其吐的丝交织,幼虫隐藏于蛀道内取食叶肉,严重时叶肉大部分被吃光,后期造成叶片卷曲、干枯,形似火烧.害虫完成1世代历期50~65 d,其中幼虫历期30~35 d,蛹历期10~14 d,成虫历期5~10 d,卵历期4~6 d.车载电动喷雾器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好年冬乳油1200倍液、44%多虫清乳油1200倍液和50%甲刻水分散粒剂800倍液,喷药后第5天,3种药剂对椰子织蛾幼虫防治效果达到90.26%~93.38%;喷药后第10天,防治效果达到93.16%~95.24%;3种药剂的防治效果不存在差异.推荐交替使用上述3种药剂,相隔10~15 d,连续防治2~3次,可以控制其危害.
椰子织蛾、生物学特性、药剂防治
36
S763(森林保护学)
2020-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