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3年(清道光三年)太湖以东地区大涝的环境因素
1823年(清道光三年)中国南岭以北普遍发生水灾,其中太湖以东地区受灾尤其严重.通过清代至民国的方志、档案等资料,对该年太湖以东地区大涝形成的环境因素进行重建和分析,认为此次大涝是雨带异常和吴淞江淤积共同作用下的产物.1823年2月中旬至11月中旬有3个降雨集中期,降雨总量较常年显著增加,春雨和秋雨持续时间较常年明显延长.2月份开始该区受雨带影响,3月中旬至6月上旬雨带长期滞留,与梅雨带重叠造成连续强降雨;8月上旬至中旬台风活动导致"伏旱"缺失;8月下旬至10月下旬南退雨带长期在本区滞留.同时,河流系统排涝功能严重萎缩,吴淞江感潮河段的井亭渡-曹家渡河段容积仅有正常情况的 1/5 左右.此次大涝是降雨带异常与河流排涝功能萎缩共同作用的结果.
1823年、水灾、太湖以东地区、吴淞江、降雨异常
12
K901.9(地理学)
国家教育部"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06FCZD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1056;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金项目05JJD770113
2010-07-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364-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