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9年长江中下游大水灾的时空分布及天气气候特征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水灾,对民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作者系统收集了档案、方志、日记和文集资料中关于该年份水灾的记载,以县级成灾分数资料为基础,重建了此次水灾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形成这次水灾的天气气候特征.研究认为,该年度水灾基本在N28°~N33°间呈条状东西向分布,而以N31°一线的灾情最为严重;连续性的降水开始于5月18日左右,到7月18日才结束,中间还有3次持续各达10余天的强降雨过程;这次大水灾是全流域性的,涝灾大于洪灾,降水最集中区域为东部的太湖流域,这和有器测记录的几次长江全流域大洪水并不一致;本次大水灾的直接天气成因是梅雨期提前并超长,雨量明显偏大,持续时间长达62天左右,比有器测记录的更早、更长;当年夏季风应偏弱,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异常偏南,且西风分支明显,经向环流发展,西风南支位置应该也异常偏南;夏季冷空气异常活跃可能是雨带长期在长江沿岸徘徊的真正原因.
1849年、长江中下游、水灾、梅雨、夏季风
10
K901.9(地理学)
国家教育部"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06FCZD005;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315
2009-02-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657-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