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的“治未病”思想谈谈肝癌的防治问题
早在几千年前,中医就有了治未病的理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曾日:"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唐代大医家孙思邈极重视治未病,他比较科学地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认为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他论治未病主要从养生防病和欲病早治着眼.而事实上,治未病确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结果,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中山大学肿瘤中心管忠震教授在看了全球癌症流行病学统计结果之后强调"大家不仅要重视癌症的治疗,还要意识到癌症控制其实更重要的是重视预防".2008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数为78.43万,其中一半发生在中国.主要发病因素为乙肝病毒感染,黄曲霉素为附加致病因素.
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思想、肝癌、乙肝病毒感染、四气调神大论、癌症、重视预防、中山大学、致病因素、养生防病、统计结果、流行病学、黄曲霉素、发病因素、发病例数、中心管、孙思邈、肿瘤、中国
R24;R51
2013-1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