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工业碳排放结构模拟与政策冲击
"双碳"目标是中国当前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引.通过构建动态多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重点量化分析工业对"双碳"目标的贡献及其实现路径.研究发现:第一,中国总体上能够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对应的峰值为120亿吨左右,但仅依靠能源效率和温和的绿色技术进步不足以实现碳中和目标,还需要辅之以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等市场化工具.第二,在强政策情景下,工业整体于2029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相对于2020年碳排放下降61%,其实际减排量占减排总量的55%左右.将高耗能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后,中国提前于2028年实现碳达峰,对应的峰值更低,且推动智能化转型能够增强这一效应.第三,对工业具体行业的模拟结果显示,"双碳"目标下传统能源部门受到的冲击最大,多数制造行业产出受到负面冲击,各区域之间以及内部呈明显分化趋势.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与较早参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省份将率先实现碳达峰,是全国碳减排的主要贡献来源.第四,实现"双碳"目标,除必要的能源效率、绿色技术进步外,还需要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定逐年提升的碳价,短期内征收碳税的减碳效应更加显著,但长期内构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效果更为突出.预计2060年全国碳价超过2000元/吨,且需要针对不同区域实施差别性碳定价.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在加大节能增效力度的同时,应大力发展绿色制造、加强绿色 自主技术创新、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工业智能化转型,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与环境承载能力,有序扩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面.
"双碳"目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税、碳定价
F424(中国工业经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产业经济学项目
2022-02-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5页
3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