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审限之"双高"悖论及其司法化构建
审限监管是我国法院审判管理的关键一环.作为法定的程序制度,审限在提升司法效率的同时却成为司法竞争的工具,隐性超审限是法官面对审限考核压力的策略性应对方式.从内生性财政激励到行政化监控,审限的法律定位因司法工作重心的转移而变动不居,加之程序规则设置缺陋,最终引发民事审限实践的"双高"悖论.回归诉讼期间制度之本质,审限与训示期间具有同构性,然而,由于审限内置于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之中,因此其具有复合性期间效果.民事审限制度的司法化构建应当以当事人的程序参与权与法官的诉讼指挥权之间的相互制衡为核心观照,在肯认审限异议权的前提下,通过异议提出、异议审查和异议权舍弃等具体程序规则的设置得到实现.此外,在超审限引发权益严重受损的情形下,应畅通当事人寻求国家赔偿的救济途径.
民事审限制度;"双高"悖论;审限竞争;审限异议;国家赔偿
27
2021-10-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0页
156-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