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2095-4379.2022.25.026
建设工程实际施工人的认定标准及其权益的实现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由于该行业自身特点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受利益的驱使,通常借助资质齐全企业的名义,进行违反法律规定的转包、分包、多级转包,由此也发生了偷工减料、工程质量不合格、合同纠纷、拖欠款项、工人集体讨薪等社会问题,为此国家积极采取措施,颁布多部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秩序,维护社会稳定.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经深入探讨研究,在2004年9月实行的《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工程合同纠纷法律解释(一)》)的法规中,第一次提出了"实际施工人"的法律概念,明确了实际施工人的权益,并通过多次立法加以完善,使得广大劳动者权益得以保障.但是现行法律法规并没有对"实际施工人"的概念做出明确规定,这就使得法院在司法实务中对"实际施工人"身份的认定缺乏统一标准,影响法律的统一性.文中通过对法律法规中关于"实际施工人"的条款进行分析,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定义,并阐述了一系列认定方法及限定条件,多角度分析现阶段这一概念认定中产生的利弊,并介绍了司法实务中实际施工人权益的实现途径.
建筑业、实际施工人、法律概念认定、权利保护
D923.6;G642;X703.1
2022-09-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