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2095-4379.2018.11.008
新型支付方式下的犯罪与规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进步,金融创新日益增长,支付服务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新型支付方式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新型支付方式因其随时、随地、方便和快捷等诸多特点对经济的发展和日常生活的便利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但与此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风险和问题.而由此衍生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定性也成了当下公安司法机关的一大难题.例如,破坏共享单车的支付码,锁在自家楼道内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再如,两人以上每日领取各大平台发放的红包,在并不产生消费的情况下互相转账以套现、牟利,若累计数额较大是否构成犯罪等.本文中,笔者以社会舆论关注度较高的"偷换二维码"案为切入点,探讨该案的定性及理论之争,对类似的新型法律问题立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笔者的立法完善建议.
新型支付、诈骗、盗窃、立法完善
D924.3(中国法律)
2018-05-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