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试论隐名持股情形下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善意取得

引用
尽管学者对于股东资格何时取得尚有争议,但是从公司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公司法采用了“登记对抗主义模式”,这为股权的善意取得制度奠定了基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以下简称《公司法》解释(三))第二十六条规定了名义股东擅自处分其名下的股权参照适用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有学者认为此时不存在股权善意取得,①实乃对司法解释的误解。在实际出资人成为隐名股东之后,名义股东处分其名下股权就会出现上述司法解释规定情形。而且隐名持股情形下,名义股东伪造股东会决议无权处分名下股权,也有构成善意取得的可能。

股权善意取得、隐名持股

D92;D9

2014-10-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3-24,4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