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抄经
说起抄写佛经(简称“抄经”),似乎不值一提:“不就是写字吗?”抄经表面看来是“写字”,实则“别有乾坤”.追溯佛经“抄写”之源头,当来自佛圆寂后的两次结集.佛在世时,“述而不作”,并无成形的经本传世.这一则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有关,譬如,既无印刷术,亦无纸张;二则与当时人们的文化水平有关,并非每个人都能认识文字的.故而,当时佛经的传播基本仅以言说与背诵的方式展开;加之人的记忆与理解力高低有别,自然少不了“以讹传讹”的错误.佛涅槃后,以阿难为代表的佛弟子,对佛言进行“结集”的活动,旨在将当时所流传的佛经进行统一,并记录出来.鉴于当时所用“纸张”,乃是被处理后的贝叶,故所书之经又称为“贝叶经”——亦如西方人把《圣经》抄在牛皮上称为“牛皮卷”一样.最初,佛经的整理,虽名日“写经”,其实抄写的内容并非源自文本,而是来自阿难等佛陀弟子诵出的“记忆内容”.
2019-07-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