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关于”心”的追问
人生于世,到底追求何物?常人所求,莫出《尚书》所谓的”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等五福.儒家行世,则以”仁”为本而终归于”求放心”.盖富贵、权势属外在之”命”(命运),非人所能主宰;而德性之”仁心”则内在于”我”,归”我”所有,因此人当返回”内心”,滋养并发挥人之”仁性”以显扬道德之主体.王阳明弟子曾问:”看书不能明如何?”你道阳明先生如何回答?他认为,仅仅追求文义上的知解,自然不能明白,”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
2015-11-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