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唯识”一词翻译问题的再思考
自上世纪30年代,随着梵本《唯识三十颂》被法国人列维(Sylvain Lévi)于尼泊尔发现以来[1],对古代译经大师如真谛、玄奘等汉译唯识学典籍的可靠性和权威性的怀疑,就一直没有消停过.引领这场论诤的固然是一些欧洲学者,接着是二战之后的日本学者.而国内一些学者加入到这场辩论中,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他们通过对梵、藏、汉本的对勘,发现汉译与梵本存有一些差异,因此断言玄奘等人那种“不加区分”、“混淆概念”甚至“误译”,是造成千年以来唯识学治学畏途和误区的“罪魁”之一[2].
2014-05-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