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诈市场理论反思
对于中国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纠纷,最高人民法院参考美国欺诈市场理论,给出了推定虚假陈述与投资者之间交易因果关系和损失因果关系之裁判规则.然而,不仅欺诈市场理论在美国经历了激烈的、持续的理论和司法适用纷争,该理论所支撑的虚假陈述民事集团诉讼补偿投资者和威慑不当行为人的政策目标也落空.政策困境是美国欺诈市场理论和司法适用纷争缘起之主因.在同为欺诈市场理论支撑下的中国虚假陈述民事群体诉讼既往实践中,法院不仅遇到了同样的司法适用窘迫,政策困境也一样不少.立法(司法)的努力方向应是竭力控制公司对外赔偿责任,将虚假陈述民事诉讼的核心目标定位在打击隐于公司背后的实施欺诈责任人.法院适当提高代表人诉讼中交易因果关系推定的适用门槛,也许是一个暂时可行的改革方案.
欺诈市场理论、交易因果关系、虚假陈述、集团诉讼、代表人诉讼
42
2020-12-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1页
128-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