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中搜闻》与19世纪早期西方人的中国法律观
《印中搜闻》(1817年5月至1822年4月)是由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创办于马六甲的一份英文季刊,内容较杂.中国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为其主要关注对象.对于中国法律,它集中于刑事法,体现出来的是抨击和否定,具体包括死刑多、执行方法残酷,非法拷问屡禁不绝,地方官失职渎职、司法腐败及奸杀案件不断、道德沦丧等方面.纵向地看,这种抨击和否定,正符合始自19世纪初,西方人评判中国法发生转向,否定中国法的观点渐居主流的趋势,且它在其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基督教的优越感和创刊人来华后的处境不如意,是其偏好构建这种中国法形象的两个重要原因.借助于其本身的传播、创办人和主要撰稿人在西方教俗两界的影响及承袭其衣钵的《中国丛报》的流布,《印中搜闻》所体现的负面中国法律观的影响持久而深远.
《印中搜闻》、马礼逊、米怜、19世纪早期、中国法形象
39
D956.5;K248.1;F713.5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5AFX006
2017-08-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8页
173-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