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与“入城”集体土地的归属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无论是“城中村”抑或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还是农民就地的自主城镇化,均会引发“入城”后集体土地如何归属的宪法难题.从城乡土地所有权二元格局、各农村集体地权实现能力的差异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考虑,长远来看,宪法第10条第1款关于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的规定仍应维持.但基于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体制对农民权益严重不利的事实和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则需要以人的市民化,尤其是农民的真正市民化为基础,来对宪法第10条第1款作出新的理解,即当某一个城市的公民(尤其是原来的农民)均得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项权利时,该“入城”的集体土地才能属于国家所有.这一解释不仅可以避免修法,维护宪法权威,而且也有助于农民市民化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进,合乎宪法上国家所有的内在要求和历史使命.
城市化、城中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民化、宪法
36
2014-08-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4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