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之理解——兼与刘明祥教授商榷
如果体系性地考虑刑法总则关于共犯的规定以及分则关于拟制正犯的规定,就应该认为我国刑法对共同犯罪采用区分制而非单一正犯概念,共犯从属性说应该得到肯定.刑法第29条第2款规定的“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只能解释为教唆犯教唆他人犯罪,被教唆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没有达到既遂状态.如此解释既有助于维持共犯的实行从属性,坚持刑法客观主义,也不会放纵犯罪.对于教唆信息完全没有传递给被教唆人、被教唆人明确拒绝教唆、被教唆人虽接受教唆但尚未开始实施预备行为等情形,教唆行为对法益的危险仅仅停留在教唆者内心,不能成立非共同犯罪的教唆未遂.将上述教唆行为评价为教唆未遂,是对刑法第29条第2款的曲解,没有体系地解释刑法规范,有走向刑法主观主义的危险.
共犯、区分制、教唆未遂、实行从属性、刑法客观主义
35
2013-09-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5页
18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