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要件的理论修正与司法检视

引用
传统非法占有目的理论难以对集资诈骗罪中反复的"借款-还款"行为予以精准定性."排除意思"既不是诈骗罪主观层面的要素,也无法适用于持续还本付息的集资诈骗行为."利用意思"和"不法获利"不能用以区分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无法发挥"非法占有目的"应有的罪名界分功能.非法占有目的并非集资诈骗罪的独立构成要件,以集资诈骗故意统摄本罪的主观要件并规范化解释为财产损害故意,能够完整地发挥定罪和罪名区分功能.以不具有债务履行能力和意愿推定财产损害故意,不仅符合理论逻辑,也能够通过司法实践的检验.

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财产损害故意、推定标准

36

D924(中国法律)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网络融资犯罪的刑法规制研究》;2017 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审判专项课题《山东省非法集资犯罪法律适用问题实证研究》;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民间借贷涉集资诈骗罪问题研究》

2021-03-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13-11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法学论坛

1009-8003

37-1343/D

36

2021,36(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