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从"阴私"到"隐私":近现代中国的隐私观念流变

引用
中文语境中对隐私权的研究,应当基于本土内生逻辑展开思考,而不是仅从外国法上进行溯源.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被人批判的贬义的"阴私",是如何流变为批判他人的褒义的"隐私"?对此问题的回答,须考虑两种批判场景(批官阴私与批民阴私)与三种观念批判(政治公德观、社会公德观、私德观).基于批民阴私的原理,政治公德观的管治主义与私德观的个人主义发展出了两种批判他人的"隐私",前者服务于国族历史统合,后者服务于英文"privacy"意义上的权利继受;而社会公德观却导致"隐私"被人批判.至于批官阴私,则并未发展出"隐私",而构成了隐私权的内在矛盾限制.具体而言,"隐私"观念在近现代中国的非线性流变,取决于上述三种观念的竞合,或表现为个人主义隐私的突变,或表现为两种隐私的暂时消失,或表现为两种隐私的恢复发展乃至权利化落定.上述分析,有助于祛魅地理解当代中国的隐私权保护.

隐私、阴私、隐私权、批判法学、观念史

D909.9;G206;G04

2023-01-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5页

31-4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法学家

1005-0221

11-3212/D

2022,(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