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承诺方式制度比较研究——以我国《合同法》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为例

引用
在有关国际货物贸易的判决与仲裁中,应尽量保持《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自身独立性,原则上不能引用《合同法》的规定.就承诺方式而言,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66条的规定,可将默示承诺(《合同法》第22条后半句)划分为“积极作为的默示”和“不作为的默示”;后者亦可被认定为一种特殊的意思表示,以“不作为”的方式完成承诺意思的“到达”.《公约》要求承诺须以积极作为的方式完成,且能够“到达”并适用“到达主义”,限制了非履行行为作出承诺的方式.在解释《公约》时,可将非履行行为适用于《公约》第18条第3敖而非第1款,以放宽须对特定行为予以通知的要求.

承诺方式、不作为的默示、通知到达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民法总则研究”批准号:13JJD820012与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014-12-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37-14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法学家

1005-0221

11-3212/D

2014,(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