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2-803X.2012.04.020

汉语时间空间隐喻表达的再思考

引用
首先,赵同林(2010)指出,Lakoff的体验哲学三原则之间存在着致命的矛盾,心智的体验性和思维的隐喻性之间相互抵牾,承认其中一个就意味着对另一个的否定.其实,印度因明学中的瑜伽、佛家以及耆那等学派也不承认隐喻的存在,认为隐喻无非就是感觉和推理(阿特里雅,2007:38).其次,假设承认隐喻具有认知功能,也不可能是人类普遍的认知方式.汉代王充认为:“说家以为譬喻增饰,使事失正是,诚而不存,曲折失意”(《论衡·正说》).《韩诗外传·卷六》有:“数譬以相移”.这都说明中国文化中比喻的使用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的.最后,用单一而静态的隐喻机制来解释复杂多变而动态的语义扩展似乎也有着很多漏洞.

时间空间隐喻、隐喻表达、再思考

G762;B842.5;H315

2012-08-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42-43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飞天

1002-803X

62-1012/I

2012,(4)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