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0313.2013.07.016
胸壁结核的影像学评价
目的:探讨胸壁结核(TB)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胸壁结核的CT、X线及US表现和相应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层(16、64层)螺旋CT机行胸部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资料经薄层重建后多窗值观察.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和局部肿痛.主要CT表现:骨质破坏15例,包括肋骨8例、胸骨3例、胸肋关节软骨3例及肩胛骨1例,呈虫蚀状(2例)或膨胀性(13例);胸壁寒性脓肿10例,为胸骨或肋骨前后缘或乳腺深面丘状或梭形囊性病变;胸壁全层软组织增厚4例,伴有钙化2例;壁层胸膜外局部肿块2例.其它伴随表现:肺内病变16例,纵隔钙化3例,肝内钙化1例,腹壁受累2例.胸壁病变大部分(15例)位于前胸壁,病变大小1.0cm×2.0cm~8.5cm×4.3cm,边界清楚或不清,增强后有环状强化,内界清晰;增厚胸壁呈轻度-中度不均匀强化.X线片上仅见骨质破坏;US可见囊性病变(7例)呈不均匀可移动低回声暗区,内部无血流信号.薄层CT重建及适时调窗可显示微小钙化或轻微骨质破坏.依据病变CT特征可分为4型:骨质破坏为主(n=13)、囊性病变(n=10)、胸壁软组织增厚(n=4)和壁层胸膜TB瘤(n=2).结论:CT可明确胸壁TB的部位,显示骨质破坏、寒性脓肿、软组织肿块或增厚等病变特征以及胸壁外病变,增强CT可进一步明确病变范围、深度或性质,对指导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结核、胸壁、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放射摄影术、超声
28
R814.42;R561;R529.4(放射医学)
2013-09-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767-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