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本地股,你被谁抛弃?
理解上海本地股的”上海病”,不妨先来做一个判断题.同属商业零售行业的两家上市公司A和B,公司A的旗下拥有诸多老字号商业品牌,并地处中国经济最核心的区域,目前拥有350亿元总资产,108亿元净资产;公司B旗下没有老字号商业品牌,门店大部分分布于二、三线城市,总资产为76亿元,净资产为41亿元.问题是,公司A和B谁的市值更大?惯常的逻辑下,你或许会认为公司A的市值应该远大于公司B,但现实中你却错了.公司A是上海的友谊股份(600827),公司B是永辉超市(601933).按照截至12月6日的收盘价计算,友谊股份的市值不到235亿元,永辉超市的市值则超过了237亿元.资本市场在某个时点上给出的市值虽然并不能绝对精确的反映一个公司的价值,但在直观财务指标差距达到数倍的情况下,永辉超市的市值依然超过了友谊股份,则显然不能简单的用市场出错来解释.类似友谊股份的”低市值病”并非个案,上海医药(601607)、上海机场(600009)、东方明珠(600832 )、上港集团(600018)、金丰投资(600606)、上海金陵(600621)以及中华企业( 600675)、隧道股份(600820)等诸多上海本地国.
上市公司、市值、上海机场、隧道股份、友谊、商业品牌、总资产、商业零售行业、老字号、净资产、超市、资本市场、中国经济、金丰投资、东方明珠、部分分布、指标差、收盘价、直观、医药
F27;F83
2012-03-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