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述而不作"传统下的《金刚经》复合诠释形态——以朝鲜刊《金刚经五家解》成书考为中心
东亚学术文化传统以"述而不作"为表现形式,佛教诠释史也不能免俗.以东亚宗教、文化史上最广为人知的佛经《金刚经》为例,其在朝鲜半岛自三韩时代即有多部注释书流播,其中影响最大、最深远的本土《金刚经》注释书,是丽末鲜初的高僧己和对《金刚经五家解》所作的复注《金刚经五家解说谊》.《金刚经五家解》是五部成于唐宋期间的《金刚经》注解的合编,明初于半岛首次复刻出版后成为朝鲜《金刚经》流通的主要形式,至今不绝.本文聚焦《金刚经五家解》主要内容的成立、其书的编集及其衍生文本在朝鲜王朝的出版流行,明确了朝鲜半岛对唐宋《金刚经》注释所作的校订、夹注、谚解等重新编辑工作,显示了东亚佛学思想家在"不作"的传统框架内积极寻求"作"的丰富诠释方式及复合诠释形态.
《金刚经五家解》、朝鲜佛教、《金刚经》注释书、东亚佛教文献、解经文学
G238;D815;G640
2023-03-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10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