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净土教关注的几个理论问题——五篇早期中国净土论著的比较
一、净土宗教观的来源
中国的大乘佛教来自印度和西域.较明确的净土信仰是大乘兴起以后的事.但印度佛教出现大乘思想在公元之初,不过净土思想的萌芽应该是更早就有了的.净土佛教的中心观念是企望与恋慕他方佛国,包含着对不清净的此土此世的批判.其实一切宗教当中都有不乐此世愿望超越现世的冲动与要求.企望和羡慕他方世界的念头,在早期佛教当中,只是信众对于“升天”或者“生天”的期盼——原始社会后期的初民已经达到了这样的认识——世界可以分为三层:人间、地下与天上三者.但按照佛教的宇宙观,整个宇宙都围绕着须弥山柱从下到上的各层,大致说到是从欲界、色界到无色界这三界.在印度宗教神话当中,所谓升天或生天,也就是通过再生(reincarnation)而“上升”或“出生”到欲界或色界的天上.清净的世界当然不在我们身边,不属于眼前的娑婆此世界.至于无色界的天,肉胎凡身的我等距离太远,那是修行极有成就的证道者才能企及的境界.
隋唐时期、净土信仰、理论问题、中国、早期佛教、宗教神话、印度、原始社会、宇宙观、无色、净土思想、清净、大乘佛教、宗教观、须弥山、中心、三层、批判、萌芽、距离
B94;I20
2014-03-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