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年代丁玲精神转向研究——基于对《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乡村图景的考察
在丁玲的小说中,乡村图景由空间场景、自然风景两部分组成,这是她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农村小说贯穿性的叙写脉络,但不同时期的丁玲对乡村图景的书写存在差异.与早期小说不同,一方面,《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有意节制对自然风景的描写,并将诸多与农事相关的意象纳入乡村风景,从而使外部审美式风景转变为村庄内部人所感知的农村日常风物;另一方面,《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对村庄多个公私空间展开细腻书写,展现出乡村基层复杂的社会状况.二者交叠,使丁玲最终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构造出更加立体、完整的农村图景.这一过程表明,写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丁玲经过《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调整与土改的历练,重构了自我对乡村基层与农民大众的感知方式.而透过丁玲新的感知结构的再造,可以寻见丁玲20世纪40年代精神转向的过程和中共革命正向渗透丁玲的痕迹,丁玲由左翼立场向革命实践、由小资产阶级向社会主体逐步转变的进路,以及丁玲写作从现代文学转向当代文学的过程与路径.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土地改革、乡村图景
I206.6
2021-08-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7页
16-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