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4-1226.2019.04.007

跨学科视域下的证据科学理论 — —《证据科学论纲》首发式暨证据科学理论研讨会会议述评

引用
证据法的研究有辉煌的历史,它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在其中有 19 世纪著名哲学家杰里米 · 边沁,他的专著《司法证据原理》从功利主义哲学观出发,主张自由证明,反对将证据强制排除的强制性排除规则;更有 20 世纪初著名证据法学家约翰 · 亨利 · 威格摩尔,他的里程碑式著作《普通法审判中的证据制度专论》从证据法内部着手,对主要证据规则的历史和理论进行了详细的梳理.边沁和威格摩尔研究中的许多内容构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教义学研究,即对规则进行分析和系统化,从而对这些规则进行改进和再概念化(reconceptualized).1 在另一部专著《司法证明科学》中,威格摩尔已经意识到,一般意义上的证明和可采性规则是对证据问题研究的两条进路,并预测在未来的发展中司法证明将会扮演比可采性规则更为重要的角色.尽管这种观点在当时过于超前,《司法证明科学》却为其他学科进入证据法领域奠定了基础.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以心理学研究为先锋,概率论、经济学、女权主义运动及其他自然科学都纷纷进入证据法的研究领域,"传统的证据法教义性研究受到挑战,证据法呈现出跨学科研究的趋势."2 将证据问题等同于证据法的规范性研究传统开始被打破,一些学者开始摸索建立一门整合证据和证明以及相关问题的新学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威廉 · 特文宁教授和美国的大卫 · 舒姆组织并参与了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小组开始对证据科学进行初步的探索.与西方纯粹论研究的形式不同,证据科学研究在中国的兴起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32005 年 12 月,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政法大学)被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一支由证据法学研究人员和法庭科学研究人员组成的跨学科研究创新团队开始了证据科学的探索研究.作为一个多学科聚焦的主题 , 证据科学近年来无论在学科建设还是理论发展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27

D915.13(法学各部门)

2019-10-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472-478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证据科学

1674-1226

11-5643/D

27

2019,27(4)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