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火灾烧出的“儿童人权”短板
那场吞噬了7名孤儿花蕾般生命的大火过后,孩子们生前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地生活在"破烂堆"里的场景久久"盘旋"在我的脑海中.
那些孤儿的"妈妈"、颇受争议的袁厉害把他们一一捡回家,原本想给他们一条生路,最终却因为他们当中的某个人在监护严重缺失的情况下玩火而断了生路.
准确地说,这些凋零的生命花蕾应该叫做"弃儿",而非"孤儿".在袁厉害这位和孩子们没有血缘关系的妈妈被突如其来的灾难打倒在病床上时,把孩子们抛弃在袁厉害家门口或别处的亲生妈妈们也许在暗自垂泪.
与此同时,由于孩子们的遭遇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兰考7名孤儿和同伴的命运也深深地牵动了公众的心.
在惨剧发生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各地媒体除了发出《政府责任与民间慈善不能两张皮》《兰考火灾警示社会管理短板》《有关部门事前举措何在》等追问和警示外,也在广泛调查孤儿和弃儿的生存状况.2013年1月14日出版的《京华时报》就以《一户孤儿寄养家庭的悲喜路》为题,对800多名被寄养在北京郊区农家的孤儿的命运作了报道.
儿童人权、兰考火灾
D911;D99
2013-05-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