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民法典视角下知识产权民事制裁制度的废止

引用
我国民事制裁制度源于《民法通则》第134条第3款,随后被引入到知识产权民事审判实践中.司法机关通过罚款、收缴、没收违法所得,对于应受行政处罚但尚未受到处罚的知识产权违法行为进行主动干预.然而,各地法院对民事制裁措施的适用范围、措施和条件的把握存在显著差异.种种适用乱象的成因在于民事制裁制度本身存有缺陷.民事制裁本质上是一种准行政处罚,其与民法规范的取向格格不入.我国《民法典》不再包含民事制裁条款,《著作权法》和商标法相关司法解释中的民事制裁规定已然缺乏民法依据.在目前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战略背景下,应当将民事制裁进行制度归位.一方面,将民事制裁措施回归为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措施,法院不得在民事案件裁判中适用;另一方面,知识产权民事保护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与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机制进行有机协作,共同发挥对严重侵权行为的惩戒和威慑功能.

民事制裁、没收违法所得、知识产权侵权、行政处罚、惩罚性赔偿

40

D923.4(中国法律)

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创新项目;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支持计划

2022-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03-11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1674-5205

61-1470/D

40

2022,40(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