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论视角下《电子商务法》定制搜索结果条款的规范目的及限制适用
《电子商务法》第18条第1款(定制搜索结果条款)规定的"个人特征"可划分为设备信息、服务记录、主体身份与行为偏好四类.依文义解释,针对上述特征定制搜索结果的电商均被要求提供自然结果选项,否则即产生法律责任,导致适用范围过宽的后果,有予以限制适用之必要.由目的解释出发,定制搜索结果条款的规范目的应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结合定制搜索结果的行为性质与特征,"合法权益"应指向消费者知情权与受尊重权.其他消费者权利因法律保护竞争秩序、促进社会整体福利而作用于消费者的反射利益则不应包括在内.若定制行为未侵害前述两种权利,则不应适用定制搜索结果条款.根据对《电子商务法》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体系解释,定制搜索结果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主要可分为"侵害知情权型"与"侵害受尊重权型"两大类型.前者的判断标准在于经营者是否真实、全面地披露其定制搜索结果之相关情况;后者的判断标准在于经营者定制搜索结果是否存在实质性歧视.
定制搜索结果、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行为歧视、大数据杀熟
39
D922.29(中国法律)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精准公共法律服务支撑技术与装备研究";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算法价格歧视的法律规制路径研究"
2021-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9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