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何以成为隐私?——大数据时代位置信息的法律保护
在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中,位置数据的应用 日益广泛,不仅"基于位置的服务"雨后春笋般涌现,政府也基于位置数据创新社会治理方式、辅助案件侦破.然而,位置数据获取技术的进步及智能手机(作为现代最主要的定位工具)的普及,使得公民私密生活受到无处不在的位置监控威胁.位置信息的敏感性、位置获取技术的侵入性、公民对位置信息的隐私期待合理性以及位置信息保护的价值,足以让我们反思当前"过度"及不受实质限制的位置信息采集利用行为.位置信息的法律保护需要公法与私法的合力.就公法保护而言,应重视"个人信息自决权",遵守比例原则,创新令状制度;就私法保护而言,应选择恰当的请求权路径、审视数据控制者或处理者的相关义务以及对位置信息的收集利用予以限制.
位置信息、隐私权、隐私合理期待、比例原则
39
D923(中国法律)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
2021-05-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0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