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從傳統文化走向現代學術——學科交涉維度下的近現代佛教轉型研究

引用
近現代佛教的轉型,在理論層面,以形成現代意義上的佛學研究爲代表.其中,佛學與哲學、科學、心理學之間的理論交涉,既是近現代學者有意識地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化,也是確立中國文化主體性的方式之一.梁漱溟有意識地以哲學思想來會通佛學,通過哲學的維度實現佛教的現代化,然而,梁漱溟仍處於佛學與哲學互動的嘗試階段,正如他自己所反省的那樣,難免落入比附的困境.牟宗三在探討佛學與哲學之關係的時候,已經没有了"爲難"與"排斥",徑直地肯定佛教哲學的重要意義,并基於哲學維度探究東西哲學之差异,提出"會通"的可能性與路徑.近現代,佛教怎樣在以科學精神爲主的現代社會中繼續發展,成了學者關注的話題.王季同通過科學詮釋被界定爲迷信的佛教,以此來證明佛教并不是落後於時代的糟粕.立足於經驗角度,胡適認爲,王季同的比附荒誕至極.兩者的差异恰恰能反應近代科學思潮下的佛教生態.一方面,受到科學的衝擊,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向科學靠近.牟宗三通過俗諦也是"諦"來説明科學知識也具有相當的價值,説明即使在佛教理論内部應該也有科學的位置,然而,這樣純屬意願表達的"應該"在傳統佛教義理面前往往難以被承認.心理學與佛教的交涉偏重於詮釋性、互補性.梁啟超提出佛學與心理學互動的基本模式:佛教理論作爲心理學的資料,心理學則作爲佛教理論的理解維度.與梁漱溟相近,梁啟超一方面認爲兩者存在相似,另一方面認爲佛教理論相比較心理學又具有超越性.對於梁漱溟與梁啟超來説,證明佛教具有現代性而能與包括心理學在内的科學對話,纔是當務之急.相比較梁漱溟與梁啟超對中國文化主體性的凸顯,牟宗三對兩者的對比乃至佛學超越性的揭示,達到了一個更深的層面.

佛教、轉型、現代學術、學科交涉

B261;G124;R696.8

爲國家社科基金20CZJ005

2024-01-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9页

398-416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