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空——詮釋龍樹《中論》二十四品十八頌
龍樹的主要作品《中論》,被它的擁護者當作對形而上學的本質主義的有力拒斥來贊揚,同時被其貶損者看作虚無主義.這部作品在印度、東亞以及現代西方的接受,要求對其争議性章節作出準確詮釋.龍樹中觀佛教學説的中心在於"空".相應地,《中論》的核心偈頌被認爲是二十四品十八頌,此處龍樹將空等同於佛教的經典理論"緣起".然而,此一偈頌也將空稱爲"假名".在理解龍樹此一偈頌時,多數現代注解者遵循七世紀中觀注解家月稱的做法,將空的概念理解爲"依賴性名稱"(比如"車"或"人"),即自身没有終極意義的名稱.本文采取不同的立場,立足於對《中論》的其他段落、對龍樹的其他作品、對其他早期印度和中國注解家之注釋的討論,主張在龍樹思想中,正確理解"空",使我們得以"把握""領會"或"獲得"佛教對實在之洞見的要義.
龍樹、空、真理、《中論》
D923.41;G633.6;H1
2024-01-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1页
13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