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257-0289.2021.01.012
"悠兮其贵言" ——老子的名与名教思想
作为"古之道术"或"王官学"之流裔,老子之学同样具有本末一贯、体用兼备的思想品格.尽管道因其不可命名性而显得"混沌"与"暗昧",然治道的展开是不能在"混沌"与"暗昧"中进行的.同时,"朴散"而为"器",也是事物不可避免的存在趋势和历史事实.基于这种必然性和现实性,设名立教以化民导俗,既是圣人顺应现实的无奈之举,又是其济人成物的必然之责.所以,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表现在名教问题上便具有以下特点:一方面,因于"朴散"之状,"侯王"当顺势而为,因物制宜,设名立教,以济人成物.此为由"无名"而"有名"之不得已.另一方面,名教既立,"侯王"宜谨慎施用,顺物自然,以防其束缚事物的本性乃至扼杀其生命力;且为应对现实的流变之状,亦宜"随时"消解凝滞之名和扞格之教.此为由"有名"而"无名"之所应然.上述特点,鲜明地展现了老子思想中命名与名教的二重性以及"无名"与"有名"之间的张力性.
老子、名、名教、无名、有名
63
2021-01-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1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