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257-0289.2020.04.013
康德论依附美:概念基础上的感性判断
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一方面强调审美判断的感性、无概念特质,一方面却提出不同于自由美的所谓"依附美",即,依附于对象的概念及相应完善性的美.概念基础上的感性判断如何可能?康德是否自相矛盾?中外学界众说纷纭:"外在说"保持了鉴赏的纯粹感性,却无法解释其对概念的依赖;"内在说"解释了这种依赖,却使依附美判断直接包含完善性判断,从而无法成为一种感性判断.本文主张:想象力可在完善性认识中获得图型,并在审美鉴赏中仅仅按照图型与知性自由游戏,从而形成依附美判断.想象力既要按照图型(而非概念)去表象客体的部分特征,又不按图型、任意表象客体中不对应于图型的另一些特征.那些对应于图型的特征,本身只是完善的、而非美的;那些不对应于图型的特征,本身既不完善、往往也不美;但是,将两者一起表象时,想象力却可能与知性"相互激活".这种判断一方面是反思性(而非规定性)的,另一方面通过图型而依赖概念.于是,依附美既是感性的,又间接地以概念为基础;既有别于完善性,又有别于自由美,可谓一种特殊的美.其中,概念虽积极影响、但不直接规定鉴赏活动.如此诠释下的"依附美"学说,不但本身具有说服力,还能为形式主义艺术论提供新的反思框架.
康德、依附美、鉴赏、感性判断、完善
62
2020-08-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1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