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257-0289.2020.04.010
清代秀水葛氏的族谱编纂与宗族构建 ——上海图书馆藏稿本《稚川族谱》研究
《稚川族谱》创修于清乾隆十九年,于清末民初再修,其稿本形态为分析清代嘉兴的族谱编纂活动,并进一步讨论当地"宗族"的特质提供了一个范例.通过对族谱编纂历程及存世文本的分析可见,谱中关于祖先源流和分支世系的叙述充满了不确定性,建构与攀附的痕迹明显,突出反映了截至创修时这一家族历史记忆遗失的状况.清初部分族人在科举仕宦中取得了一定成就,这促使他们在构建宗族的道路上付出努力.除了族谱之外,祭产、坟规和祭祀制度也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确实体现了"宗族"礼仪的建立和实践.然而,清末民初族谱再修所形成的文本及世系记录显示,这个家族并未随着乾隆时期的一系列宗族构建活动而成为具有清晰边界和内在凝聚力的"组织";相反,族中各支系的分散疏离仍是普遍的现象.在某种意义上,秀水葛氏及其族谱为我们观察江南地区的家族及地方社会的形态提供了一扇窗口.
《稚川族谱》、宗族、嘉兴
62
本文曾提交2019 年4 月华中师范大学"明以降国家治理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以及 2019 年 8 月复旦大学"明清区域社会研究的省思"国际学术研讨会;分别得到武汉大学徐斌教授、厦门大学饶伟新教授的批评指教;后续修改中部分吸纳了他们的意见;在此谨表谢忱
2020-08-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84-9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