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257-0289.2015.04.010
清中叶至民国玉米种植与贵州石漠化变迁的关系
贵州玉米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清代康熙时期,乾隆年间是玉米传播迅速扩张的时期,主要沿湘黔线分布.此后,它在空间上的传播呈现由沿边地带向内地、以及沿湘黔线往两侧推进的特点.清末,玉米的种植几乎覆盖整个贵州.玉米在贵州的种植呈现地区开发越早,则玉米引种越早的趋势.玉米的播种与人口压力和乾隆时期出台的劝垦"山头地角"的政策有关.石漠化的记载最早出现于明末清初的文献中,据现存1943~1944年对贵州土地利用调查的51个县的资料,每个县都有"石山"的存在,反映出当时贵州石漠化分布很广,但是程度不一.其中最严重的是镇宁县,其"不能生产之石山面积"占全县面积的百分比高达87%,最轻微的是湄潭县,为0.14%.基于民国时期玉米主要产区与今日石漠化分布区一致、以及对史料记载和相关考察报告的分析,玉米的种植与石漠化的发展具有紧密的关系.但是除了玉米种植,贵州石漠化的形成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本文利用明清方志、奏折、游记以及民国档案等资料,借助ArcGIS的运用,探讨贵州玉米种植随着时间推移在空间分布上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历史背景,复原贵州自明末以来文献中记载的石漠化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就玉米种植与石漠化的关系进行探讨.
清代、民国时期、贵州、玉米种植、石漠化
57
K29;K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滇、黔、桂岩溶地区石漠化的演变过程及其背景研究1368~1949年"41371151;上海市浦江计划项目12PJC077
2016-0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