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257-0289.2015.02.002
汉画所见存思术考——兼论《老子中经》对汉画的文本化继承
存思是后世道教中长期流传不衰的修仙术,然其早期渊源形态如何向为一疑.基于汉墓画像资料与道经所存相关文本资料的交叉研究,可以证明"历藏内视"的存思术在东汉社会之流行及其表现形态.汉墓画像中的某些歌舞图及"四灵在旁"类图像,正是同时代《王子乔碑》、《帝尧碑》及《老子铭》所记当时社会中流行的"弦琴以歌太一"、"覃思以历丹田"之类存思修炼活动的图像表达;"歌舞"之目的在于"以歌太一"、"以乐却灾","四灵在旁"则表示存思"坐忘"以复归浑沌不死.从《老子中经》则可发现对应于武氏祠左石室"雷公出行图"的文本依据,由此进一步确证部分汉画所蕴涵的内炼属性,并揭示《老子中经》对汉画所代表东汉宗教思想的文本化继承.通过汉墓图像与今存原始道教文献的准确对接,不仅可以明确判断汉画的宗教实质,更可具体呈现曾经盛行于世而沉淀于墓中的炼仙之术,再现隐藏于汉画背后的历史信息,打开观察、理解汉代精神世界的新视野.
汉画、存思术、历藏内视、《老子铭》、《帝尧碑》、《王子乔碑》、《老子中经》
57
B95;K87
2016-0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