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257-0289.2009.03.018
论村落自主性的形成机制与演变逻辑
从理想类型上看,传统村落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自我提供公共产品,自我生产帮扶体系,自我满足消费欲望,自我维持内部秩序.这是由相应的内外支持结构决定的:从内部看,村落的自然条件与空间分布、熟人社会的特质、交换圈的客观存在、资源总量限制与模糊化利益、民间信仰体系都是至关重要的原因;从外部看,"编户齐民"的限度、"皇权不下县"与乡绅的非正式治理、政府的重农导向与休生养息的理念、村落与国家共享一套文化符号,是非常关键的外部因素.系统解析村落自主性的形成机制,可以发现其维持所需的独特的社会条件,因而具有先天的脆弱性.在现代化的背景下,我国村落的转型历程呈现其自主性的演变逻辑.在此背景下,村落未来的发展路径也应得到深思.
村落自主性、因分析、演化机制、现代化
TU9;TU2
2009-06-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3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