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在民族国家相互依赖又彼此冲突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中,自私的国家为什么选择地区一体化的战略与政策?国际关系学者对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理论范式.戴维·米特朗尼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透视一体化和国际合作的窗口,他的著作《有效的和平体制》奠定了功能主义的基础,并对一体化理论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以厄恩斯特·哈斯、约瑟夫·奈和罗伯特·基欧汉为代表的新功能主义对一体化理论进行了修正、细化和检验,其特点在于着重考察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他们认为一体化最初只具有功能性作用,但部门一体化的扩展逻辑会导致超国家机构的出现,并可能形成某种政治联盟.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地区主义浪潮席卷全球,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三种研究地区一体化的理论视角,即新自由主义的国际机制视角,新现实主义的大国关系视角,社会建构主义的认同视角.但是,任何理论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甚至每一种理论都只能从狭义上解释相对应的若干现象,因此,地区一体化理论本身仍处于发展之中,已经有不少学者正在尝试用一些新概念工具来重新理解地区合作和一体化中的复杂问题,他们发现源于经济学分析的公共产品概念对于地区一体化和地区多边治理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方法论价值.
2013-05-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