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5591.2011.04.020
肝切除术创面不同处理方法效果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肝切除术肝创面处理方法及其对术后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因肝肿瘤行肝切除术5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创面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创面敞开+明胶海绵+医用止血胶止血组(A组,25例),创面敞开+微孔多聚糖止血球(MPH)止血组(B组,19例),创面对缝止血组(C组,9例).对止血时间、术后24、48和72 h腹腔引流量及术后第1、3、5天病人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止血时间A组最长,且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术后24、48及72 h腹腔引流量B组均最少,且与A、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5天ALT、TBIL升高幅度为C组最大,且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病人术后第1天Alb值C组较A、B两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切除术后肝创面的处理方法与术后肝功能恢复有密切关系,用微孔多聚糖止血球处理肝创面可缩短止血时间及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创面渗出,进而减轻手术对肝功能的损害,减少白蛋白补充量,有利于术后肝功能恢复.
肝切除术、创面处理、微孔多聚糖止血球
24
R65;R73
2011-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3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