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3-5591.2003.06.009

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引用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病人门静脉癌栓(PVTT)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及PVTT形成的生物学行为与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至2002年间的260例HCC伴PVTT病人,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①肿瘤切除并门静脉取栓组(S1=62);②门静脉取栓组(S2=54);③介入治疗组(N1=48);④保守治疗组(N2=96).比较各组间不同的疗效.实验研究对123例HCC病人手术切除标本分为3组:无PVTT肝癌组(B)、伴有PVTT的原发癌组(A1)及门静脉癌栓组(A2).分析多种基因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在PVTT形成中的意义.结果 S1组中位生存期为17.2个月,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7%、40.3%和20.9%;S2组中位生存期为12.6个月,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3.3%、22.2%和7.4%.N1组中位生存期为4.8个月,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20.8%、6.2%和0;N2组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2%、0、0.各组生存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VEGFmRNA、蛋白的表达率及MVD计数A1组、A2组织组均高于B组,表达强度A2组高于A1组(P<0.01);uPA、uPARmRNA及蛋白阳性表达率A2组和A1组均高于B组,表达强度A2组高于A1组(P<0.01).E-CD蛋白表达水平A2组低于A1组(P<0.01).结论 HCC伴PVTT病人行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PVTT形成是由VEGF、uPA、ICAM-1和PCNA共同作用,其中VEF通过促进微血管形成在肝癌的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癌、肝细胞、门静脉、增殖细胞核抗原、胞间粘附分子1、癌基因

16

R73(肿瘤学)

2004-02-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43-346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腹部外科

1003-5591

42-1252/R

16

2003,16(6)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