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如何对待辩护意见?
"辩护难"的核心问题在于辩护意见采纳难.我国《刑事诉讼法》在如何对待辩护意见这一问题上确立了一项"意见听取规则",但较为粗疏,缺少对"前因"和"后果"的规定,导致对司法者缺少实质性制约.意见是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的前提,诉讼程序本质上是一个表达意见、听取意见、处理意见的过程.司法者通过审阅案卷所了解到的并不是事实,仅仅是关于事实和法律的单方意见,只有充分听取和吸收辩护意见,才能抵御控诉意见对司法者造成的先入为主的影响.诉讼是一场信息战,没有信息,意见就很难有说服力,意见表达以获知信息为必要前提.听取意见不能仅局限于"聆听"或"记录",还应当包括司法者对辩护意见正面、充分、及时的回应.司法者未依法听取意见需要承担不利程序性后果,包括诉讼行为瑕疵及纠正、诉讼行为无效及撤销两种类型.
辩护意见;听取意见;信息获知;意见回应;程序性后果
477
本文受到"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审判中心主义视角下的值班律师制度研究"项目批准号:18YJC820070
2021-09-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5页
12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