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抢劫罪中暴力概念的精神化及其限定

引用
抢劫罪中暴力行为的精神化现象表现为暴力程度的"去伤害化"、对象的"去人身化"、方式的"去行为化"、目的的"去关联化".该现象导致暴力型抢劫的构成要件过度抽象化,并由此引发适用范围的弥散化,容易导致行为定性失当、量刑失衡.其产生的原因在于偏重行为的规范评价,片面强调剥夺被害人的财产处分自由这一强制手段的同类本质.为抑制暴力概念的不当膨胀,维护抢劫罪构成要件的明确性,必须明确暴力概念具有事实与规范双重属性:既具有存在论层面的人身要素,又具有规范论层面的关联性要素.只有能够对被害人的身体造成重大现实侵害,并因而可以产生强制效果的有形力,才属于抢劫罪意义上的暴力.为防止单纯根据伤害结果来界定暴力的"唯结果论"做法,应重视主客观归属理论在认定暴力的关联性上所发挥的限定作用.

存在论、规范论因果关联性、目的关联性

475

2021-07-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6页

76-9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法学

1000-4238

31-1050/D

475

2021,475(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