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消费者价格歧视反垄断法属性的误读及辨明
“大数据杀熟”让平台背负了“垄断”污名,算法消费者价格歧视增加了公众对执法机构执法不公平的感知.与传统定价方式相比,定价算法优势明显、类别多样、运用场景丰富,算法消费者价格歧视的经济效果实则变动不居,不结合市场结构进行深度分析恐难得出科学结论.铺陈在单一场景之上的现有研究结论,不具有在所有场景进行推广的合理性,故而需要对算法消费者价格歧视的误读及其竞争法属性作进一步辨明.关于算法消费者价格歧视对市场竞争、消费者福利、企业成本及利润影响的竞争效果的实证研究也佐证了其经济效果的复杂性,由此可推出以“大数据杀熟”为代表的算法消费者价格歧视不能一禁了之的结论.动用反垄断法规制算法消费者价格歧视,应以行为具有违法性及不正当性为其逻辑前提,以保护竞争并保留对创新的必要妥协为价值目标,假借个案经济分析与创新审查机制更好地实现对其的调整,将经营者引入追逐创新、对抗竞争、寻求正义之轨道.
算法、消费者价格歧视、个性化价格、创新、反垄断法
D922.294;F714;F275.3
江西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18FX01
2020-10-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7页
83-99